城东早春

〔唐代〕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注释

(1)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2)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

(3)新春:即早春。

(4)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5)匀:均匀,匀称。

(6)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7)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8)俱:全,都。

(9)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城东早春拼音版

chéngdōngzǎochūn
shījiāqīngjǐngzàixīnchūn绿liǔcáihuángbànwèiyún
ruòdàishànglínhuājǐnchūménshìkànhuārén

作品简介

《城东早春》此诗为中唐诗人杨巨源的代表作,以敏锐的艺术触觉捕捉早春的特有景致。首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直抒胸臆,点明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偏爱;次句"绿柳才黄半未匀"以精准的笔触描绘柳芽初绽的微妙状态,一个"半"字尽显春意的萌动;后两句通过对比"花似锦"的盛春景象,突出早春的独特审美价值。全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体现了中唐诗人追求"新奇"的美学倾向,对后世"春景诗"的创作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城东早春》此诗约作于贞元年间(785-805年),时杨巨源在长安任职。中唐时期,诗坛出现追求"清新奇丽"的风尚,此诗正是这种审美趣味的典型体现。诗中"上林"借指长安繁华之地,暗含对宫廷应制诗浮华风气的疏离。诗人通过对"半未匀"的早春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艺术创作贵在"领异标新"的文学主张,这与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革新精神遥相呼应。

作者介绍

杨巨源(755—?),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交游唱和。其诗格律工稳,语言精练,名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广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杨巨源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长安早春旅怀

〔唐代〕白居易

轩车歌吹諠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

长安早春

〔唐代〕孟郊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早春

〔元代〕赵孟頫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

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初日收浓雾,微波乱小星。

谁歌采苹曲,愁绝不堪听。

南湖早春

〔唐代〕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长安早春

〔唐代〕张子容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早春行

〔唐代〕王维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幽院早春

〔唐代〕柳中庸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

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