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寺僧房

〔唐代〕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

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

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作品简介

《题山寺僧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描写山寺的景色;颈联写作者的所思所感;尾联写诗人未见到僧人,下山归去。全诗笔致潇洒,一气贯注,山中疏野自然之景与诗人厌世思隐之情巧妙照应,意境幽淡,韵味深长。

创作背景

至德二年(757),岑参自边地东归,诣凤翔肃宗行在所,经杜甫等人的推荐,授右拾遗。以其正直敢言,为权贵所忌,三月,转起居舍人,四月,出任虢州长史。不管官的品级高低,离开中央对岑参来说,总是仕途的不顺。岑参二十岁时,“献书阙下”,但是结果是“金尽裘敝,蹇而无成”(《感旧赋》)。其后交结的多是僧人、隐士,难免沾染佛家避世的思想。这首五言律诗即是岑参作于虢州(今河南灵宝)。

翻译注释

翻译

窗前摇曳着树木的影子,远处山峦的峰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射在墙上。

微风中香炉的火焰燃烧得正旺,山间的水磨在流水的冲击下舂着稻谷。

勤奋学习反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当官了却发现想要懒散厌倦。

高僧早已消失在暮色苍茫之中,月亮出来只听见寺里传来的阵阵钟声。

注释

(1)野炉:山寺门外摆放的石香炉。

(2)爇:燃烧,焚烧。

(3)碓:舂米谷的设备,这里指水碓,以山水为动力。

(4)舂:以杵臼槌捣去米谷的皮壳。

(5)翻:副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6)误:错误之处。

(7)慵:懒散。

(8)暝:夜晚,晚上。

全文拼音版

shānsēngfáng
chuāngyǐngyáoqúnqiángyīnzàifēng
fēngruòshānduìshuǐnéngchōng
qínxuéfānzhīwèiguānhǎoyōng
gāosēngmíngjiànyuèchūdànwénzhōng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题胡逸老致虚庵

〔宋代〕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题竹石牧牛

〔宋代〕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润州多景楼

〔宋代〕刘过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题滕王阁

〔宋代〕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

题扇

〔唐代〕许坚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