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荐九方皋

〔先秦〕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作品简介

《伯乐荐九方皋》是列子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借寻马,阐述了识别人才的高超境界。秦穆公求伯乐寻马继承人,伯乐推荐平凡马夫九方皋。九方皋虽报错马色性别,却寻得天下良驹。伯乐解释九方皋相马能超越表象、洞察本质,关注内在品质。此文以九方皋成功寻千里马收尾,彰显出真正识才者不拘泥于表象、能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阐明了识才与育才的哲理。

翻译注释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年纪大了,您的家族中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天下最好的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我的家族中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打柴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求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注释

(1)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

(2)子之:子,尊称,相当于“您”。

(3)年长:年纪大了。

(4)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5)对:回答。

(6)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 形容:形体外表。相:仔细观察。

(7)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

(8)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意思是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

(9)绝尘弥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

(10)下才:才能低下的人。

(11)可告以良马:良马,一般的好马。

(12)与共:—起。

(13)担纆薪菜:担柴挑柴。 纆:挑东西用的绳索。薪菜:及打柴草。菜:通采。

(14)使行求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

(15)反:同“返”,返回。

(16)牝:雌性的鸟、兽。与“牡”相对。

(17)牡:雄性的鸟、兽。

(18)骊:纯黑色的马。

(19)说:同“悦”,高兴。

(20)败矣:坏了、糟了。

(21)色物:色,纯色。物,杂色。两者指马的颜色。

(22)尚:尚且。

(23)弗:不。

(24)喟然:叹气的样子。

(25)太息:长叹。

(26)天机:天赋的悟性,或非常情深的道理。

(27)遗:遗漏。

全文拼音版

jiànjiǔfānggāo
qíngōngwèiyuēzhīniánzhǎngxìngyǒu使shǐqiúzhě
duìyuēliángxíngróngjīnxiàngtiānxiàzhīzhěruòmièruòruòwángruòshīruòzhějuéchénzhéchénzhījiēxiàcáigàoliánggàotiānxiàzhīchényǒusuǒgòngdānxīncàizhěyuējiǔfānggāofēichénzhīxiàqǐngjiànzhī
gōngjiànzhī使shǐxíngqiúsānyuèérfǎnbàoyuēzhīzàishāqiū
gōngyuē
duìyuēpìnérhuáng
使shǐrénwǎngzhīérgōngyuèzhàoérwèizhīyuēbàisuǒ使shǐqiúzhěpìnshàngnéngzhīyòuzhīnéngzhī
kuìrántàiyuēzhìshìnǎisuǒqiānwànchénérshùzhěruògāozhīsuǒguāntiānjīngérwàngzàinèiérwàngwàijiànsuǒjiànjiànsuǒjiànshìsuǒshìérwèisuǒshìruògāozhīxiàngzhěnǎiyǒuguìzhě
zhìguǒtiānxiàzhī

作者介绍

列子(前450—前375),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贵虚尚玄。被尊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又称《冲虚真经》)托其名流传,为道家重要经典,其中富含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阐发深刻哲理,对后世哲学、文学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夕次蒲类津

〔唐代〕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念奴娇·井冈山

〔近代〕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南乡子·落花

〔明代〕柳如是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题潼关楼

〔唐代〕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杂诗四首·其四

〔清代〕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少年游·江南节物

〔宋代〕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咏老赠梦得

〔唐代〕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