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红线

〔唐代〕冷朝阳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作品简介

《送红线》是唐代诗人冷朝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写送别的场景并点明感情,后两句描写百尺楼上望红线乘舟远去时和去后的景象,以红线比洛妃,表现了对红线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全诗借景言情,字韵清越,词调极佳,以洛妃写红线,形神兼备,历来为人所激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袁郊《甘泽谣》载:红线初为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侍女,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蓄勇士,将并潞州,嵩闻之,日夜忧虑,计无所出。红线夜至魏郡,入承嗣室,取床头金盒而归。嵩因遗书承嗣,以金盒示之,承嗣惊惧,遣使谢过。一日,红线辞去,嵩不能留,乃广集宾友饯别。嵩以歌送红线,请座客冷朝阳为词。又《唐诗纪事》载:“潞州节度使薛嵩,有青衣善弹阮咸琴,手纹隐起红线,因以名之。一日辞去,朝阳为词云云。”

翻译注释

翻译

饯别酒宴上的采菱歌声美妙喜人,可木兰轻舟却要催客上路;在这百尺高楼上送别红线女远去,我心中悲伤,惆怅不已。

红线女像那洛水女神,在茫茫江雾中乘舟远去,天地间只剩下万里碧空,滚滚江水,空自流淌。

注释

(1)采菱歌: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多写采菱女恋爱相思之情。

(2)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

(3)送客魂销:送客:一作“送别”。魂销: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

(4)洛妃:又称洛神、洛嫔,即洛水之神。相传是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

全文拼音版

sònghóng线xiàn
cǎilíngyuànlánzhōusònghúnxiāobǎichǐlóu
háishìluòfēichéngtiānshuǐkōngliú

作者介绍

冷朝阳,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为诗工写景,长于五律,《全唐诗》存诗12首,《全唐诗外编》补入1首。

冷朝阳的诗

相关推荐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送石昌言使北引

〔宋代〕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送王孝廉觐省

〔唐代〕李白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

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

相思无昼夜,东注似长川。

送李休秀才归岭中

〔唐代〕刘沧

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

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

独夜猿声和落叶,晴江月色带回潮。

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