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江仙·送钱穆父》这首词是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钱勰在元祐三年(1088)九月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元祐五年(1090)又徙知瀛洲,于次年春赴任启行,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
翻译注释
翻译
你我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你远涉天涯,一直奔走辗转在这人世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过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钱穆父:即钱勰,苏轼友人。
(3)都门:指汴京。
(4)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5)红尘:飞扬的尘土,后指人世间。
(6)春温:如春天般温暖。
(7)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子的青皮,借指竹子。
(9)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10)翠眉:古代妇女的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此指送别的官妓。
(11)颦:皱眉。
(12)逆旅:旅舍,旅店。
(13)行人:旅行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