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表明诗人身处西岩,在静止状态下“忆”的思维活动与“把酒”的习惯行为相结合,体现为静中有动的视觉图景。后两句中“停去马”的动态行为与“细雨中”“乱鸣”声效相结合体现为动中有声的听觉特征。全诗充分说明了薛涛善于营景造境,长于抒情,思敏俊逸,哀婉流畅的创作特点。
西岩
凭阑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
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相传万县西山太白岩为李白读书处。薛涛过万县,游西山太白岩的时间,应该是元和五年(810)秋,由蜀赴江陵途中。此时的薛涛心情是十分矛盾的,她对元稹既充满希望,又捉摸不定;对赴江陵的结局,深感吉凶未卜,忐忑不安。由李白读书处,引发女诗人对这位骑鲸诗人的仰慕怀念,所以写下了《西岩》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登楼依凭栏杆,不由地回忆起昔日曾游赏此地的李白。手握酒杯,风吹过,不由让人产生李白似的招手动作。
蒙蒙细雨,苍茫中伫马回望。夕阳斜照,只剩下蝉不停的鸣叫声音。
注释
(1)西岩:据《全蜀艺文志》:“太白读书处,一在西岩,万县对山,有大湖在顶;一在匡山,彰明县中”。《蜀中诗话》指此为简州西岩。
(2)骑鲸客:张篷舟、陈文华、彭云生三位先生均注为李白,因李白曾自称“海上骑鲸客”。关于“骑鲸”的记载最早见于扬雄《文选·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李善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一般用于比喻隐遁或游仙。
(3)蜩:指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薛涛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湖杂咏·冬
彤云叆叇,随车缟带,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西瓜园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西湖春日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颌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荐饥,民强半饿死。壬午道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西江怀古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净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
千秋钓艇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