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是南宋名臣胡铨的一首中秋抒怀词。上阕以"百年强半"惊觉人生迟暮,"天南畔"暗指贬谪岭南的处境;"黄花乱"与"银蟾满"的意象交织,将自然秋景转化为愁绪载体。下阕"诗酒颠狂"的放达与"箕踞岸巾"的傲态,形成外在狂放与内在忧愤的张力;结句"卢仝碗"借唐代茶仙之典,在酒醒时分寄托超然之思。全词在醉语狂态中深藏孤忠悲慨,展现南宋爱国词人的铮铮铁骨。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此词作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中秋,时胡铨因反对秦桧议和贬谪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已九年。"辛未"即绍兴二十一年,"庆符"为其友人。词中"天南畔"实指海南贬所,"银蟾满"反衬"愁人孤",暗喻朝廷团圆而忠臣零落。"卢仝碗"的茶意象,既是对贬地贫瘠生活的实录(海南无酒),亦含"涤愁醒世"之志。三年后秦桧死,胡铨始得北归。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已年过半百,深秋时节仍滞留在偏远的南方地区。内心的愁绪已被眼前的菊花搅得纷乱不堪。更令人怨恨的是那月亮,故意在愁人面前变得如此圆满。
招呼来那些放浪不羁、能诗善酒的狂放朋友。酒杯一到手,我们就尽情畅饮,不计其数。我们放声高歌,随意而坐,掀起头巾不拘形迹。酒快醒时,我们的兴致却又转向了痛饮卢仝那样的茶碗。
注释
(1)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2)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
(3)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4)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5)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6)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醉落魄·霜华摇落
霜华摇落。亭亭皓月侵朱箔。梦回敧枕听残角。一片寒声,风送入寥廓。
眼前风月都如昨。独眠无奈情怀恶。凭肩携手于飞约。料想人人,终是赋情薄。
一斛珠·秋光莹彻
秋光莹彻,园林□□□□□,如何宋玉□□切。作赋悲凉,草木□□□。
□人自与□□□,长歌清啸无时节,瓮头且饮□如雪。不管春花,亦不管秋月。
一斛珠·相思最苦
相思最苦,别来有甚好情绪,夜间无限凄惶处。睡不著时,没个人言语。
所恨不能飞上路,书书只怪迟归去,外边闲事无心觑。直自我咱,怕你恶肠肚。
一斛珠·和深中有忆用李后主韵
青骢嘶过。明珠量料寻谁个。搓香手弄黄橙颗。骤雨新荷,慢唱声声破。
侬自有情欢少可。京尘但惜衫痕涴。相思无限娇无那。睡起红麸,还味残绒唾。
一斛珠·秋闺
碧云寥廓。倚阑怅望情离索。悲秋自怯罗衣薄。晓镜空悬,懒把青丝掠。
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别巢燕子辞帘幕。有意东君,故把红丝缚。
一斛珠·寓言
垂阳如幕,看花每恨东风恶。舞衣虽在薇香薄。
撩乱云鬟,何处安金雀。
天上柳绵吹又落,玉颜已破情如昨。
学时剩有相思约。今日相思,人倚栏干角。
醉落魄·秋思
蛾眉慵画。萧郎情与春冰薄。栖涯声里金乌落。
玉枕凄凉,羞入青绡幕。珠帘不捲添离索。
梧桐月照栏杆角。夜凉今夕浑如昨。
独立瑶阶,无语成耽搁。
一斛珠·七夕
绮筵瓜果。今宵乞巧中庭坐。画屏秋冷云深锁。
小扇轻罗,点点飞萤火。
亚字栏低斜月过,露花浓滴花枝亸。
鹊桥度处轻云破。离别经年,泪洒珍珠颗。
醉落魄·苍厓翠谷
苍厓翠谷。闲云一片无拘束。田庐村巷经行熟。
无取无求,曳杖看修竹。道人邀我岩居宿。
小槽白酒过醽醁。醉来只唱山中曲。
无价清欢,何必论金玉。
醉落魄·重阳时节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涯客。扁舟小泊花溪侧。
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
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
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