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农民烈日锄禾的艰辛场景,"汗滴禾下土"的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和震撼力。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谁知"的反问和"粒粒皆辛苦"的警策之语,将劳动价值升华至哲学高度。全诗语言质朴如话却力透纸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赞其"十字写出田家血泪",与《悯农·其一》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具人民性的"悯农双璧"。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记载,《悯农·其二》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前后,时李绅尚未入仕。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考证指出,青年李绅曾游历江淮农村,亲见"水旱相继"的民生疾苦。诗中"日当午"的极端劳作场景,实为当时两税法推行后农民"输税尽倾困"的缩影。宋代《唐诗纪事》载此诗曾获吕温"此人必为卿相"的预言,后李绅确实官至宰相,其组诗开创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先声。
翻译注释
翻译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1)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全文拼音版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代诗人,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诗关注民生,语言质朴,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成为千古悯农绝唱。官至宰相,却以生活豪奢著称,晚年卷入“牛李党争”。诗风早期平实深刻,后期渐趋浮华,但《悯农》等作始终展现其对社会底层的深刻观察,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
相关推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