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渔父

〔宋代〕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品简介

《浣溪沙·渔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光,下片写渔父的生活景象。全词采用了描写、联想的写作手法,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苏轼热爱自由、热爱人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浣溪沙·渔父》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翻译注释

翻译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

(1)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2)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3)鳜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4)庇:遮盖。

(5)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
西sàishānbiānbáifēisànhuāzhōuwàipiànfānwēitáohuāliúshuǐguìféi
shēnqīngruòxiāngsuídàochù绿suōxiéfēngguī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菊节

〔宋代〕苏轼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浣溪沙·方响

〔宋代〕苏轼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浣溪沙·忆旧

〔宋代〕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