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作品简介

《梅》是宋代诗人王淇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说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梅花不接受尘俗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也心甘情愿;后两句别开生面,说梅花本来不事张扬,只因为林逋的喜爱,才身不由己地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这是违背梅花初衷的,所以说是“误识”。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特点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志趣。

翻译注释

翻译

高洁的梅花不受半点尘埃侵蚀,心甘情愿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

只因错误的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逋,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注释

(1)侵:侵蚀。

(2)林和靖: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全文拼音版

méi
shòuchénāibàndiǎnqīnzhúmáoshègānxīn
zhǐyīnshílínjìngshīrénshuōdàojīn

作者介绍

王淇(生卒年不详),字菉猗,与南宋末年谢枋得交往甚厚。《全宋诗》录其诗仅二首。

相关推荐

梅岭三章

〔近代〕陈毅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花岭记

〔清代〕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梅雨

〔唐代〕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梅花落

〔唐代〕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梅花九首·其九

〔明代〕高启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梅花

〔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