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诏赋得除夜》是唐代诗人史青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系其唯一传世作品,是玄宗对其"五步成诗"才能的考核。此诗以除夕夜为背景,生动描绘了岁末更替、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首联“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直扣题旨,点明时间流逝之迅疾;颔联“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运用拟人手法,将季节交替写得灵动鲜活;颈联写气象与生命的悄然变化;尾联“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以梅花报春收束,含蓄隽永。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唐代宫廷应制诗的艺术特色。
应诏赋得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应诏赋得除夜》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当为史青任唐代宫廷侍臣期间所作。据《全唐诗》载,史青“聪敏强记”,开元初上书自荐能诗,玄宗试以除夕、上元等诗,应口而出,此诗或为其中应试之作。“应诏赋得”表明是奉皇命而写的命题诗,需严格符合格律与主题要求。诗中“寒去春来”的意象既符合除夕时令特征,又暗含对朝廷万象更新的颂美,体现了宫廷诗“雅正”的审美取向。
翻译注释
翻译
今年就要在今夜里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地开始。
随着最后一夜的寒冷过去,春天将在五更时分到来。
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亦悄悄的老去。
人还没有感觉到时光流逝,但它已催开了后花园的梅花。
注释
(1)应诏:旧指奉皇帝之命而做诗文。应诏诗又称应制诗,唐代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诏,皇帝的颁发的命令文告。
(2)除夜:即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3)催:催促,促使。
(4)逐:追随。
(5)五更:第五更,当地时间4:48左右。
(6)回:改变,转移。
(7)风光:时光,春光。
(8)觉:觉察,感觉。
(9)著:即“着”。附着,贴近。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应教题梅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应天长·条风布暖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紫骝却照春波绿。波上荡舟人似玉。似相知,羞相逐。一晌低头犹送目。
鬓云欹,眉黛蹙。应恨这番匆促。恼乱一时心曲。手中双桨速。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应科目时与人书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应天长·瑟瑟罗裙金线缕
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垂交带,盘鹦鹉,袅袅翠翘移玉步。
背人匀檀注,慢转横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倚屏慵不语。
应天长·双眉淡薄藏心事
双眉淡薄藏心事,清夜背灯娇又醉。玉钗横,山枕腻,宝帐鸳鸯春睡美。
别经时,无限意,虚道相思憔悴。莫信彩笺书里,赚人肠断字。
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
玉楼春望晴烟灭,舞衫斜卷金条脱。黄鹂娇啭声初歇,杏花飘尽龙山雪。
凤钗低赴节,筵上王孙愁绝。鸳鸯对衔罗结,两情深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