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塞北春日思归

〔唐代〕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作品简介

《于塞北春日思归》是唐朝诗人陈子良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客居边地思念故乡的诗,抒发了有家不得归的思乡愁苦之情。开头两句将家乡与塞外进行比较,三、四句写因满地春色而加深了思乡的情感,五、六句用孤鸟、落花烘托孤苦的情状,七、八句用“迟暮”二字将悲苦之情推上顶峰。全诗用语平易生动,音调悠扬婉转,带有文人拟民歌的色彩。

创作背景

陈子良“在隋时为杨素记室”。杨素于开皇十八年(598年)受命出塞征讨突厥达头可汗,子良为其记室约即在此前后。此诗为子良随军出塞思归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家住吴会青山多么遥远,在异乡边塞只见白云深深。

为此寄居他乡忧愁常流泪,怎能忍受明媚春光更伤心。

受惊鸟儿屡飞长久失伴侣,凋落花瓣一去永远不归林。

奈何这一天感叹年已迟暮,悲来还是歌咏一首白头吟。

注释

(1)吴会:秦汉会稽郡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即今之苏州市。

(2)关塞:北部边塞的戍守关口。

(3)为许羁愁:为许:为此。羁愁:客居他乡的忧愁。

(4)堪:胜任,禁得住。

(5)恒:常常。

(6)落:凋落。

(7)嗟迟暮:嗟:叹息。迟暮:天色将晚,比喻人到老年。

(8)白头吟:乐府旧调曲名。汉刘歆《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自绝,相如乃止。”南北朝以来文人多借此题抒发个人沉沦潦倒的哀怨和苦闷。此处感叹人已年老却壮志未酬。

全文拼音版

sāiběichūnguī
jiāhuìqīngshānyuǎnxiāngguānsāibáiyúnshēn
wèichóuzhǎngxiàlèikānchūngèngshāngxīn
jīngniǎofēihéngshīluòhuāguīlín
jiēchíbēiláiháizuòbáitóuyín

作者介绍

陈子良(575—632),吴(今江苏苏州)人,太宗贞观元年(627),为相如县令,六年卒。工诗文,著有《陈子良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3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

陈子良的诗

相关推荐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唐代〕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于阗采花

〔唐代〕李白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王抚军座送客

〔魏晋〕陶渊明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两汉〕徐干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于谯作

〔魏晋〕曹丕

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

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

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

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

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

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

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