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注释
(1)里:通“理”,道理。
(2)出尘:道教思想,超出世俗,脱离烦恼的牵绊。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穿着深绿衣裳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每次来听我讲道理那理解问题的样子都让人感到亲切。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我看他天生就应该到云霄上去,才像小松树那么高就已经不同凡响了。
(1)里:通“理”,道理。
(2)出尘:道教思想,超出世俗,脱离烦恼的牵绊。
《赠窦家小儿》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赠童诗,以清新笔调赞美一位聪慧灵秀的孩童。前两句白描孩童形象:“深绿衣裳”显其活泼可爱,“听里解相亲”写其善解人意、招人喜爱;后两句以“松栽”作喻:虽仅“一尺”之高,却已具凌云之姿(“云霄上”)与超俗气质(“出尘”),暗含对其未来的期许。全诗语言浅近,比喻新颖,在唐诗中独辟蹊径,展现了张祜观察生活的细腻与对童真的珍视。
《赠窦家小儿》该诗创作于公元840年唐王朝衰落时期,张祜因科举失意长期漂泊于江湖。诗中"窦家小儿"原型或为诗人游历期间接触的聪慧儿童,借孩童形象表达对人才的赞赏或寄托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作品映射了对新生代人才的期待,与诗人"海内名士"的社会评价形成呼应。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淡地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