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恒山

〔明代〕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作品简介

《登恒山》是明代汪承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创作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诗人汪承爵是进士出身,他在登临恒山时,兴致勃勃,充满喜悦,写下了这首《登恒山》。

翻译注释

翻译

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注释

(1)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

(2)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

(3)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

(4)尊:高。

(5)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

(6)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7)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

(8)临日:近对着太阳。

(9)迥:高远。

(10)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

(11)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12)空怜:只可惜。

(13)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全文拼音版

dēnghéngshān
yúnzhōngtiānxiàyóujiànshānzūn
shuǐjiēnánhuìqúnfēngjìnběidūn
xiāntáilínjiǒngfēngyúntún
shèngyǒusōuxìngkōngliánqiánhūn

相关推荐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律·登庐山

〔近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登泰山

〔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盘山绝顶

〔明代〕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登华山

〔清代〕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登鹊山

〔宋代〕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登鹿门山

〔唐代〕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