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小山压着大山,大山无力反抗。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羞于见故乡人,从此投奔外国。
注释
(1)山:契丹文字中通“汗”,即“可汗”,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尊称。
(2)无力:一作“无气”。
(3)故乡人:一作“本邦人”。
(4)投外国:指投奔后唐。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小山压着大山,大山无力反抗。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羞于见故乡人,从此投奔外国。
(1)山:契丹文字中通“汗”,即“可汗”,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尊称。
(2)无力:一作“无气”。
(3)故乡人:一作“本邦人”。
(4)投外国:指投奔后唐。
《立木海上刻诗》是辽代东丹王耶律倍(又名李赞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诗概括了作者的处境,由此引出了后两句被迫出走他国的原因。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
天显五年(930年),耶律倍为避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害,携高美人载着书籍投奔了后唐。走时立木海上、刻诗于木,《立木海上刻诗》该诗便是为记录此事而写。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