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是五代十国文学家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暮春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风吹残片,纷坠阶庭。下片写闺中女子面饰不整,半着金靥,留着残妆,黄香尚暖,具有美人迟暮之感。全词写伤春情怀皆由有情人眼中写出,故景语亦是情语,末句寄慨颇深,使词境更加清婉沉郁。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沾金靥子,残香犹暖绣熏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此词明写女子,或以为作者自喻,亦未可知。孙光宪仕南平三世,历任显宦,入宋亦授黄州刺史,未受大挫。然《十国春秋》又说他自视甚高,“恨居诸侯幕府,不足展其才力。每谓知交曰:‘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则亦有深憾焉。近人刘毓盘《花庵绝妙词选笔记》认为此词当是未去扬州时作。“行密在位,李昪专权。……行密子杨渥嗣立,昪旋离间其旧臣,逼之禅于己,居渥于丹阳宫,以兵围守之。此词指杨氏无人为助,李氏不臣之心已见,而不能用己以预为之防也。‘残香’二字明指李昪,言昪自谓欲兴复唐室,不知唐已亡而欲复兴亦非易事也,‘蕙心’句言己欲助杨而杨不用。”
翻译注释
翻译
花朵渐渐凋零,再也经不起春风吹拂。画帘低垂在地上,傍晚的厅堂里空寂无人。落花飘舞着坠落在石阶上,落在青苔中。
被香粉污染了的金靥子半沾半脱,绣套熏笼里的残香还有一丝温暖。虽是独守迟暮,她那高洁纯美的心灵依然不与别人相同。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凋疏:零落稀疏。
(3)不耐风:经不住风吹。
(4)画帘:有画饰的帘子。
(5)萦藓:指落花撒落在苔藓上。
(6)愁红:指落花。在伤情的女子眼中,自然为花落而愁。
(7)腻粉:脂粉。
(8)金靥子:即黄星靥,古代妇女面部妆饰。
(9)残香:将要烧尽的香。
(10)熏笼:有笼覆盖的熏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11)蕙心:如蕙兰一样的心,喻芳洁。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闺人之心,一语双关。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蕙,香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孙光宪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浣溪沙·菊节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