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避暑北池》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全诗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夏至避暑北池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
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
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
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
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注释
(1)晷:观测日影以定时间的工具。这里指日影。
(2)漏:即漏壶,古代一种计时的装置,简称漏。
(3)暇:空闲的时候。
(4)亭午:正午,中午。
(5)筠: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6)于焉:在这里。
(7)华觞:华丽的酒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夏至日作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夏日过郑七山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窗卷朱楼罢晚妆。
夏日题老将林亭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