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杜鹃

〔清代〕屈大均

血洒青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声声只是为天涯。

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催还不得恨琵琶。

作品简介

《浣溪沙·杜鹃》是清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杜鹃鸟,上片写杜鹃啼血而未唤得人归,其实是在写自身。下片写对怀国之士的同情和对国破家亡的悲痛。这首词采用象征、双关手法。语言深沉,感情强烈。

创作背景

《浣溪沙·杜鹃》这首词写作时间不详,但从词文及其含义看,当写于作者寓居金陵(今南京市)时期。当时他已踏遍江南塞北,经过了国破家亡的折磨,满怀悲愁,十分忧伤,这就是该词创作背景。

翻译注释

翻译

杜鹃的啼血洒在青山化作朵朵红花,花儿已经凋零,游子还未还家,它那声声的啼唤,只是为了唤回远在天涯的游子啊。

繁华的朱楼凤阙中美人们有着无穷的怨恨,绵绵幽恨的王昭君啊,长眠于青冢黄沙,归家不得只能用哀怨的琵琶声把思乡之恨抒发。

注释

(1)有恨朱楼当凤阙:朱楼、凤阙:皆指汉代宫阙,为帝王后妃所居之处。

(2)青冢:此处指王昭君的坟墓。

(3)龙沙:白龙堆沙漠的简称,亦泛指塞外沙漠地带。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juān
xuèqīngshānjìnzuòhuāhuācánrényǐngwèihuánjiāshēngshēngzhǐshìwèitiān
yǒuhènzhūlóudāngfèngquèqióngqīngzhǒngzàilóngshācuīhuánhèn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少逢国变,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其诗慷慨激昂,多写家国之痛与民族气节,《壬戌清明作》《鲁连台》等作品沉郁苍劲。亦工词与散文,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诗风继承楚骚传统,兼具李白之豪与杜甫之沉,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代表了明遗民文学的最高成就。

屈大均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