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

〔明代〕夏完淳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

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云志。

虽无英雄姿,自与俦伍异。

美人来何迟?景光日云逝。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

百年在一旦,神仙安可冀?

荣名复何为,寂寞千古事。

作品简介

《自叹》是明末神童、文学家、抗清志士夏完淳的诗作。此诗当作于作者参加太湖起义失败后隐居家乡之时,诗中表明了自己为国牺牲的决心,也流露出一些失败后的悲观情绪。

翻译注释

翻译

功名事业虽然不能完成,忠孝大义岂敢放弃勿论。

烈士贵为名节牺牲性命,哪能学名士,对世事不闻不问。

自己惭愧成了个江湖流浪人,可是我有飞黄腾达的雄心。

虽然不具备英雄的丰采,但与同辈相比,毕竟鹤立鸡群。

为什么到如今还不见英主出现?国家的气运正在一天天消沉。

谁不发誓愿为国家献出生命,可是杀身成仁,真的能有几人?

祖国百年的命运全看在今天,想避世求仙哪有方便的门径?

荣华富贵的虚名又有什么意思?死后千年万世,永远冷冷清清。

注释

(1)遗世:忘世,出世。

(2)湖海人:浪迹江湖的人。

(3)卓荦青云志:卓荦,不平凡,出类拔萃。青云志,远大的志向。

(4)俦伍:朋友辈。

(5)美人来何迟:美人,指帝王或贤人君子;全句的意思是老的君王已死,新的君王未立。

(6)景光:好光景。

全文拼音版

tàn
gōngmíngchéngzhōnggǎnfèi
lièshìguìxùnmíngrénrènshì
kuìhǎirénzhuōluòqīngyúnzhì
suīyīngxióng姿chóu
měirénláichíjǐngguāngyúnshì
shuíshìjuānshāshēnliáng
bǎiniánzàidànshénxiānān
róngmíngwèiqiānshì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十四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败自杀后,与陈子龙等倡义,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后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书于母与妻,在南京被杀。有《夏完淳集》。

夏完淳的诗

相关推荐

自嘲

〔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洛之越

〔唐代〕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遣

〔唐代〕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蓟北归

〔唐代〕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自相矛盾

〔先秦〕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赞·其一

〔宋代〕释法薰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自记庐山诗

〔宋代〕苏轼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

不觉作一绝云:“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