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南北朝〕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作品简介

《拟咏怀二十七首》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的组诗作品。这二十七首诗是庾信仿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而作的,大都是追述乱离、感叹身世、羁留北地、怀念故乡之作,是贯穿庾信后期北朝生活的诗歌作品。这些拟作虽然寄寓的身世之感与阮籍的咏怀诗有所不同,但抒发的内心痛苦是相似的。

创作背景

《拟咏怀二十七首》创作于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后,主要表现的是“乡关之思”,是庾信后期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寻思自己已经身处显位,夜半却忽然愁绪满怀。

悠悠琴声在屋内回响,累累书卷铺满床头。

虽然想在梦中化作蝴蝶飞去,自己却不能做到如庄周一样潇洒无羁。

如今残月和当初新月一样形状,这个秋天也和故都的秋天仿佛一样。

泪水如连珠般流下,飘零的萤火虫像破碎的火星般飞舞。

虽说乐天知命就可以忘忧,但是我又何时能够不再忧愁呢?

注释

(1)寻思:考虑,思索。

(2)万户侯:食邑万户的爵位,此指建立大功勋。

(3)露泣:露降。古代以为露水是从天降落的,故用“泣”来形容。

(4)碎火:形容萤火点点。

全文拼音版

yǒng怀huáièrshíshǒu··shí
xúnwànhóuzhōngránchóu
qínshēngbiànshūjuànmǎnchuángtóu
suīyánmèngdiédìngfēizhuāngzhōu
cányuèchūyuèxīnqiūjiùqiū
liánzhūxiàyíngpiāosuìhuǒliú
tiānnǎizhīmìngshínéngyōu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庾信的诗

相关推荐

拟明月何皎皎诗

〔魏晋〕陆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古九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魏晋〕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行路难·其十四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魏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拟行路难·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斵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拟行路难·其十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

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绕坟基。

但闻风声野鸟吟,岂忆平生盛年时。

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

拟行路难·其九

〔南北朝〕鲍照

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拟古·幽并重骑射

〔南北朝〕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