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葛使君》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质朴深情的语言,赞颂葛使君治政有方、儒雅清正的品格,并抒发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诗中通过“邑屋善政”“市门丰年”的实绩描写,“追攀谈笑”“客幙置榻”的雅集场景,以及“轻舟北去”“春城黯然”的离别意象,构建出一位勤政爱民、风骨卓然的士大夫形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真挚情谊的珍视。
别葛使君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别葛使君》此诗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推行新政期间。葛使君或为王安石同僚或地方官员,因政绩卓著、为人儒雅而深得诗人敬重。诗中“善政”“丰年”暗合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改革理念,而“客幙置榻”则化用陈蕃礼贤下士的典故,体现诗人对葛使君人才观的认同。全诗既是对友人的颂扬,亦隐含对改革同道的期许。
翻译注释
翻译
你虽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
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觉得相见恨晚,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
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
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注释
(1)邑屋:乡里。
(2)善政:指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等。
(3)粟:粮食的统称。
(4)客幙:客卿幕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别鄞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别陶副使归南海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别三子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耶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