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1)艨艟:「艨艟」一说「蒙冲」,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2)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3)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4)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5)中流:河流的中心。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1)艨艟:「艨艟」一说「蒙冲」,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2)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3)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4)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5)中流:河流的中心。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哲理七言绝句,以江舟意象隐喻治学悟道的境界提升。前两句"春水生"与"巨舰轻"形成自然伟力与物体质量的鲜明对比;后两句"枉费推移"与"自在行"的今昔对照,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认知规律。全诗以"水-舰-力-行"为事理脉络,将"格物穷理"的抽象思想具象化,体现宋代理学诗"即物明理"的独特魅力。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此诗与前首同为乾道年间(1165-1173年)在建阳讲学时作。诗人借闽江春汛现象,阐述《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中流自在"既指治学豁然开朗之境,也暗喻"随事观理"的理学方法论,与首篇"源头活水"共同构成朱子治学思想的艺术表达,今武夷山朱熹纪念馆并列展示这两首哲理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点银蟾在碧空,千载城廓夜玲珑。
回首昔日遨游处,觉得分明是管中。
今日曾知进步来,彀愚深自克多才。
些儿不闭公门户,尽着多才打不开。
兀兀灯前千古思,古人心在不同时。
同时只好今人笑,暮夜怀金尚畏知。
春蚕默默五丝成,络纬中宵百变声。
分席孔堂谁第一,两言博约尽平生。
老质功多践履艰,下探渊海上高山。
年来此事从人意,只在从容数语间。
既醉凫鹥写治安,邠风七月画艰难。
施为次第分明在,只恐尘编倒背看。
天地难逃一个真,鸢鱼随处露精神。
子思原有胸中活,吃紧高谈为后人。
静处观心尘不染,闲中稽古意尤深。
周诚程敬应粗会,奥理休从此外寻。
观澜知道体,蹑足见天根。
此意何曾远,分明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