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囝》是唐代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首先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接着又透过这一生活现象,揭示出奴隶们的满腔怨愤,最后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父子离别时痛不欲生的情景。全诗运用白描手法,以事实来说话,在古朴之中流露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囝
囝,哀闽也。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
神道无知,彼受其福。
郎罢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
囝别郎罢,心摧血下。
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代的闽地(今福建),地主、官僚、富商相勾结,经常掠卖儿童,摧残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变为奴隶。顾况创作这首《囝》,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
翻译注释
翻译
男孩生在闽这个地方,闽地的官吏得到了他。于是割掉了他的阳具。
他成了奴隶当牛做马,使闽吏家金银装满屋。
被剃去头发用铁束颈,看待他如同对待草木。
天道根本就属于无知,让我遭受到如此毒害。
神明也根本属于无知,让他享受着这些福佑。
父亲和儿子告别时说:我真后悔当初要生你。
当你已经出生的时候,别人都劝我不要养你。
我没有听从别人劝告,你果然遭受这些痛苦。
儿子悲痛与父亲告别,心如被摧裂眼中泣血。
从此我们将天地隔绝,一直到我们进入黄泉,也不能够再到您面前!
注释
(1)囝:福建一带方言,指儿子。
(2)闽方:闽中,今福建省一带。
(3)绝:割断。
(4)阳:男性生殖器。
(5)为臧为获:臧(zāng)、获,都是奴隶的别称。
(6)为髡为钳:髡(kūn)、钳,古代刑罚的名称,也是奴隶身分的标志。髡:剃去头发。钳:用铁圈套在颈上。
(7)天道:犹天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8)罹:遭遇不幸的事情。
(9)毒:加害。
(10)神道:神明之道。谓鬼神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11)彼:指掠卖奴隶的人。
(12)郎罢:方言。 闽人用以称父。
(13)吾悔生汝:都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汝(rǔ):你。不举:不养育。指一生下来就把他弄死。从:听从。是苦:这样的痛苦(指做奴隶)。
(14)摧:伤。
(15)血:血泪。
(16)及至黄泉:犹言一直到死。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阴间。《管子·小匡》:“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17)得:能。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顾况的诗
相关推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送崔融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咏萤火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红绣鞋·晚秋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陌上花三首·其三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