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枝干交错,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注释

(1)普门与开元:普门、开元,即普门寺和开元寺,都在凤翔。吴道子在两寺画有佛像,王维在开元寺画有墨竹。

(2)手痕:手迹,即谓开元寺的东塔上有王维的画。

(3)画品:画的品格、品评。

(4)雄放:奔放,豪放。

(5)亭亭:高高耸立。

(6)双林:吴道子画中所画的两株娑罗树。佛灭之前,曾在天竺国拘尸那城娑罗双林下说法。

(7)彩晕:五彩光华。

(8)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9)暾:太阳升起。

(10)至人:至高无上的人,指释迦牟尼佛。

(11)寂灭:佛家语,“涅槃”的意译,意谓超脱世间入于不生不灭之境。

(12)手自扪:以手捶胸,这是形容听者未解寂灭之意时的状态。

(13)蛮君鬼伯千万万:蛮君,天竺国的君王。《释迦谱》载释迦涅槃时,自“一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以至“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婇女,千亿恒河沙诸地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王及四天王等”纷纷前来听说法。

(14)鼋: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此处形容信徒众头攒聚、伸长。

(15)佩芷袭芳荪:这是以美人佩带香草的形象来形容王维的诗风。佩、袭,穿戴。芷、荪,香草。

(16)清且敦:风格清秀而又浑朴。

(17)祇园弟子:佛徒。祇园是“祇树给孤独园”或“胜林给孤独园”的简称,位于印度西北的塞特马赫特。相传憍萨罗国给孤独长者从波斯国王子祇陀处购得此园,建筑精舍,献给释迦牟尼,作为居住弘法的场所。佛陀在此居住说法二十五年。

(18)鹤骨:形容佛徒的清瘦。

(19)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处指佛门弟子六根清净断绝尘念,内心孤寂。

(20)雪节贯霜根:雪节、霜根,形容竹子内在的清劲品格,不单指其颜色。

(21)交柯:枝叶交叉。

(22)画工:指重视艺术技巧。

(23)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内在的精神实质,脱略形迹的悠远情韵。

(24)有如仙翮谢笼樊:以鸟飞离樊笼比喻王维画突破形似而获得神似。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谢,离开。笼樊(fán),鸟笼。

(25)神俊:精神饱满,气势飞扬。

(26)敛衽: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

(27)无间言:完全同意。

王维吴道子画拼音版

wángwéidàohuà
chù访fǎnghuàménkāiyuán
kāiyuányǒudōngjiéliúshǒuhén
guānhuàpǐnzhōngèrzūn
dàoshíxióngfànghàohǎifān
dāngxiàshǒufēngkuàisuǒwèidàotūn
tíngtíngshuānglínjiāncǎiyūnsāngtūn
zhōngyǒuzhìréntánmièzhěbēizhěshǒumén
mánjūnguǐqiānwànwànxiāngpáijìngjìntóuyuán
jiéběnshīlǎopèizhǐfāngsūn
jīnguānhuàruòshīqīngqiědūn
yuánjìnxīnhuīwēn
ménqiánliǎngcóngzhúxuějiéguànshuānggēn
jiāoluàndòngshùjiēxúnyuán
shēngsuīmiàojuéyóuhuàgōnglùn
jiézhīxiàngwàiyǒuxiānxièlóngfán
guānèrjiēshénjùnyòuwéiliǎnrènjiànyán

作品简介

《王维吴道子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开篇六句总叙吴、王二人之画,以下二十句分别评论吴画和王画,诗中对吴道子佛像壁画备极称誉,并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做到了苏轼所要求的“求物之妙,如捕风系影”,以创作灵感和雄放的笔力驾驭了高超的表现技巧。诗中评论王维墨竹画,不但形容生动简炼,还给予更高的评价,认为王维表现了高洁的人品和画品,且与诗品一致。最后六句总评吴、王之画,认为吴是高明的画工,而王画则形神兼备,物与神游。全诗结构新颖,于整齐中见出变化之妙。

创作背景

《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是组诗《凤翔八观》之三,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作凤翔府签判时,时年二十六岁。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713-741年)、天宝(742-756年)年间的有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王风·大车

〔先秦〕诗经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王风·丘中有麻

〔先秦〕诗经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子猷雪夜访戴

〔南北朝〕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孙满对楚子

〔先秦〕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安石赠太傅

〔宋代〕苏轼

敕:朕式观古初,灼见天命。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具官王安石,少学孔孟,晚师瞿聃。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属熙宁之有为,冠群贤而首用。信任之笃,古今所无。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浮云何有,脱屣如遗。屡争席于渔樵,不乱群于麋鹿。进退之美,雍容可观。

朕方临御之初,哀疚罔极。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观规摹,想见风采。岂谓告终之问,在予谅暗之中。胡不百年,为之一涕。於戏!死生用舍之际,孰能违天?赠赙哀荣之文,岂不在我!宠以师臣之位,蔚为儒者之光。庶几有知,服我休命。

王勃故事

〔宋代〕宋祁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