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胡马》是韦应物的一首边塞词作。此词以"胡马"起兴,通过"跑沙跑雪"、"东望西望"的生动描绘,展现塞外战马迷途的苍茫景象。全词运用顶真手法和重复句式,在33字中完成从放马到迷路的叙事循环,"边草日暮"的结句更添悲凉,语言简练而意境浑成,是中唐文人词中罕见的边塞题材佳作。
调笑令·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调笑令·胡马》此词创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约785年),诗人曾亲历边塞军旅生活。词中"燕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作为匈奴故地的象征,既实指西北边陲风物,又暗含对历史征战的感慨。"胡马迷路"的意象,折射出中唐时期边防空虚、将士迷茫的时代困境,是早期文人词中融合边塞诗精神的创新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注释
(1)胡马:中国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古代马匹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良马往往受人青睐,而西北地区所产的马素以优良著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从西域引进过大批良马。所以写骏马而云“胡马”,是为了显示其品种的优良。
(2)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位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山下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史记·匈奴传索隐》:“匈奴失焉支山,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花汁可做成红的颜料。
(3)跑:指兽蹄刨地。
(4)边草:边地的野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调笑令·春闺
明月。明月。一年频更圆缺。清明芳草萋萋。
绿树阴中鸟啼。啼鸟。啼鸟。惊醒春闺多少。
调笑令·玉友酒
玉友。平生旧。相与忘形偏耐久。醉乡径到无何有。
莫问区区升斗。人生一笑难开口。为报速宜相就。
调笑令·明月
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来夜,来夜,肯把清辉重借?
调笑令·采莲
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
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
调笑令·西子
肠断。越江岸。越女江头纱自浣。天然玉貌铅红浅。
自弄芙蓉日晚。紫骝嘶去犹回盼。笑入荷花不见。
调笑令·心记好心事
心记。好心事。玉刻容颜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况是东家妖丽。眉尖春恨难凭寄。笑作空中唐字。
调笑令·莲叶
莲叶。莲叶。掩映画裙金蝶。宿花两两鵁鶄。
秋水南塘镜明。明镜。明镜。照见玉钗双鬓。
调笑转踏·声切
声切。恨难说。千里潮平春浪阔。梅风不解相思结。
忍送落花飞雪。多才一去芳音绝。更对珠帘新月。
调笑转踏·其三
草草。最年少。绣户银屏人窈窕。瑶琴暗写相思调。
一曲关心多少。临邛客舍成都道。苦恨相逢不早。
调笑词二章·其二
清镜,清镜,蝉鬓蛾眉相映。
朝开暮掩少尘,白发多於去春。
去春去春春去,原上阮郎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