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其二

〔宋代〕王安石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岸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翻译注释

翻译

巫山高耸,迫临着滔滔不绝的江水。

水势在这里确实是到了惊险的地步,山的形状也变得起伏不断,似乎成了波涛一样。

山巅高耸入云,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山崖陡绝,猿猴因无法攀援而悲伤。

枫树和栎树长满山谷,山中的鬼怪白天也出来,听说曾经被砍柴的樵夫遇见过。

巫山神女出没的地方,旦为朝云,暮能行雨巫山神女。

用轻云和朗月作为自己的丝绵衣裳,不分昼夜,来去自由。

巫山神女可以去昆仑山和曾城遨游,也可以和方丈、蓬菜的众位神仙为伴。

可叹的是决定独守在巫山没有什么可企求的,更何况只能在梦中徘徊低语、寄托自己的情感。

注释

(1)葛蕴:北宋诗人,书法家。

(2)巫山高:汉乐府诗名。

(3)偃薄:犹卧俯,迫临。

(4)斗绝:即陡绝。

(5)猿猱:即猿猴。

(6)赤枫青栎:指枫树和栎树。

(7)山鬼:山中的鬼怪。

(8)樵人遭:被樵夫遇见。

(9)窈窕:美好的样子。

(10)神女:传说中的巫山女神。

(11)褚:借指丝绵衣服。

(12)乘光服暗:不分白昼和黑夜。

(13)无留阻:指来去自由。

(14)昆仑曾城:传说中的神仙住地。

(15)方丈蓬莱:指传说中的两座仙山。据《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这三座山是人间仙境,山上有长生不老药。

(16)块独:孤独之意。

(17)嗟:表叹息。

(18)况乃:恍若,好像;况且;而且。

全文拼音版

yùnzuòshāngāoàipiāoyīnzuòliǎngpiān··èr
shāngāoyǎnbáojiāngshuǐzhītāotāo
shuǐtiānxiàshízhìxiǎnshānwèitāo
diānmíngmíngjiànàndòujuébēiyuánnáo
chìfēngqīngshēngmǎnshānguǐbáiqiáorénzāo
yǎotiǎoyángtáishéncháocháonéngyún
yúnwèiyuèwèichǔchéngguāngànliú
kūnlúncéngchéngdàofāngzhàngpéngláiduōbàn
kuàishǒujiēqiúkuàngnǎihuáimèngzhōng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宋代〕姜夔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

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兵后出郭

〔明代〕高启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

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

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感春四首·其二

〔清代〕陈宝琛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后

〔宋代〕张孝祥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壁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断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