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行不得

〔清代〕郑文焯

行不得,黦地衰杨愁折。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

目断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颜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国。

作品简介

《谒金门·行不得》是清末词人郑文焯的一首悲慨故国之作。此词以“行不得”鹧鸪声起兴,通过“衰杨愁折”“霜裂马声”等萧瑟意象,勾勒出末世苍凉氛围。下片“目断浮云西北”暗指故都长安(西北方向),“不忍思君颜色”将“君”喻指故国;末句“昨日主人今日客”直抒江山易主之痛,“青山非故国”以山河易貌之景写沉哀巨痛。全词融比兴、象征于一体,语言凝练如刀,在清季词坛中以凄厉冷峻著称,堪称遗民词中的血泪绝唱。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忌恨。九月二十日,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捕杀谭嗣同等“帝派”。“百日维新”遂因“戊戌政变”而宣告失败。郑文焯不满于政局的腐败,于1900年前后,写下这三首《谒金门》词。

翻译注释

翻译

君王呵,欲走走不得。令人忧愁伤心的,是将生有霉斑的衰柳攀折。从踏裂的霜花上,传来冷峻的蹄声特特,哀雁高飞,关山的月色一片昏黑。

望尽浮云,两宫一行已远去西北。不忍心去想象,君王脸上的忧苦之色,昨天还是京城之主,如今却逃到西安做客。那里的青山,肯定不同于故国。

注释

(1)行不得:相传鹧鸪啼鸣作“行不得也哥哥”。此仅用“行不得”三字叹行路艰难。

(2)黦:黄黑色。词中作动词用。

(3)特特:马蹄声。

(4)目断:尽目力远望。

(5)西北:指慈禧、光绪逃亡西北事。

全文拼音版

jīnmén··xíng
xíngyuèshuāiyángchóuzhéshuānglièshēnghányànfēiguānyuèhēi
duànyún西běirěnjūnyánzuózhǔrénjīnqīngshānfēiguó

作者介绍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一字叔问,号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生于世代仕宦之家。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曾官内阁中书。因多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弃官南游,旅居苏州三十多年。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卒葬邓尉山。兼擅书画金石,精音律,尤工词,为晚清四大家之一。著有《瘦碧词》《冷红词》《比竹余音》《苕雅余集》后删定为《樵风乐府》九卷。

相关推荐

谒金门·凭画槛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谒金门·留不得

〔五代〕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谒金门·美人浴

〔五代〕阎选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谒金门·吟望直

〔宋代〕赵淇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秋夜

〔宋代〕苏轼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秋兴

〔宋代〕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