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癸巳之岁,秋冬之交,忽遘危疾,气息掇掇,犹日念母,扶而归宁。疾既大作,又扶以东。沿流二十里,如不能至。十月庚子,将绝之夕,问侍者曰:“二鼓矣?”
我故世的妻子在世的时候,能够孝顺我的父母,亲近我的姐妹,由此知道夫人是善于教育儿女的;她吃粗糙的饭食,从来没有觉得不香甜,由此而知道夫人的俭朴;她管理婢女仆人,从来没有急躁的言语严厉的脸色,由此知道夫人的仁慈。癸巳年,秋末冬初,她忽然得了危险之症,呼吸急促。还是每日想念母亲,要人搀扶她回娘家。她的病已恶化,又要人扶她向东走,顺着河流有二十里路,似乎不能到家。十月庚子这一天,将要去世的这一夜,她询问侍候的人,侍候的人说:“二更了。”
闻户外风淅淅,曰:“天寒,风且作,吾母其不能来乎?吾其不能待乎?”
她听到门外风声淅淅,说:“天冷,又起风,我的母亲大概不能来吧?我也许等不到她来了?”
呜呼!颠危困顿,临死垂绝之时,母子之情何如也!
呜呼!危急艰难、面临死亡的时候,母女之情是多么深厚啊!
甲午、丙申三岁中,有光应有司之贡,驰走二京,提携二孤,属之外母。夫人抚之,未尝不泣。自是每见之必泣也。
从甲午年到丙申年的三年中,有光参加主管部门的选拔考试,奔走于北京和南京。将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托付给他们的外祖母。夫人抚摸着他们,未曾不哭。从此每逢看见他们就一定要哭泣。
呜呼!及今儿女几有成矣,夫人奄忽长逝。闻讣之日,有光寓松江之上,相去百里,戴星而往,则就木矣。悲夫!吾妻当夫人之生,即以遗夫人之悲,而死又无以悲夫人。夫人五女,抚棺而泣者,独无一人焉。今兹岁輤车将次于墓门。呜呼!死者有知,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也。哀哉!尚享。
唉!如今儿女快要成人了,夫人突然去世。听到噩耗的时候,有光正客居松江边,距离百里,连夜赶来,夫人都已入殓了。悲痛啊!我的妻子在夫人健在时,就已经把悲伤留给夫人,但夫人去世时她却不能来悲悼夫人。夫人五个女儿,扶着棺木哭泣,其中单单就没有我的妻子。这年,暂时把你的灵柩安放在茔地之外。唉!如果你泉下有知,那么母女相会,又已经有三年了。悲痛啊!请享用祭品吧!
注释
(1)亡妻:指归有光的原配魏氏,为南京光禄寺典簿魏庠的次女,嘉靖七年(1528年)嫁到归家,嘉靖十三年(1533年)冬十月卒。归有光写此文时,其先妻已去世十六年。
(2)友于:兄弟友爱之义。语本《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3)女兄弟:指归有光的姐妹。
(4)御:管理。
(5)癸巳之岁:即嘉靖十二年(1533年)。
(6)遘:遇,遭遇。
(7)危疾:危险沉重的病。
(8)掇掇:疲弱的样子。掇:用同“惙”。
(9)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称归宁。
(10)疾既大作:病情转重以后。
(11)十月庚子:按嘉靖十二年农历十月无“庚子”日,庚子日当为该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
(12)二鼓:即二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13)颠危困顿:极端的危难困苦。
(14)甲午、丙申三岁:即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共三年。
(15)应有司之贡:嘉靖十三年秋,归有光赴应天(南京)乡试不第。嘉靖十五年,归有光应选贡赴北京廷试,入南京国子监。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16)二京: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以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机构。二京即指南京与北京。
(17)二孤:指归有光的长女如兰与长子䎖孙。
(18)属:同“嘱”,托付意。
(19)外母:即岳母。
(20)奄忽:指死亡。
(21)讣:报丧。
(22)松江:县名,今属上海市。
(23)戴星而往:连夜前往。
(24)就木:即入棺,指装殓完毕。
(25)夫人五女:据《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女五人:适郑若曾、归有光、姚员,孺人出;适顾梦谷、晋骕,他姬出。”
(26)今兹:今年。
(27)輤车:装载灵柩的车子。
(28)次:停驻。
(29)墓门:墓道上的门。全句言安葬事。
(30)尚享:或作“尚飨”,即享用祭品,是古代祭文结尾的惯用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