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公池亭旧游》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清馨幽静的秋日荷塘之景。首联写故地重游所见的池塘荷花开放,以及池塘上的采莲舟;颔联回忆当年追逐欢乐,但又恐增添将来的愁情;颈联描绘荷塘景色,感慨人已不见,惟见水悠悠;尾联说尽日徘徊独自登楼,虽檐前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作者在诗中借故地重游而抒发怀昔叹今之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情致绵长。
题崔公池亭旧游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崔公池亭旧游》此诗写旧地重游,可能是作者因昔日游览有所遇,重来旧地不见故人而生物是人非之慨,而作此诗。当作于温庭筠晚年,其具体作年难以确考。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澈如镜的方池塘荷花点缀秋色,这次故地重游又见到采莲的小舟。
谁能不追忆当年在此游乐的欢畅,只是担忧重游会徒增日后的忧愁。
眼前荷花红艳倒影繁多微风袅袅,碧蓝的天空中白云断续池水悠悠。
屋檐前面青翠的山色是依然如旧,整天里无人来访只有我独自登楼。
注释
(1)皎镜:形容皎洁如镜面的池塘。
(2)方塘:一本作“芳塘”。
(3)菡萏:荷花的别名。
(4)逐:一本作“遂”。
(5)成:一本作“为”。
(6)异日:他日,将来。
(7)红艳:指荷花。
(8)影:一作“花”。
全文拼音版
题崔公池亭旧游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楚昭王庙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题苏武牧羊图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
仲蔚蓬蒿宅,宣城诗句中。
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
寒葅书万卷,零乱刚直胸。
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
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
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题春晚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题敬爱寺楼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