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公讲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咏唱金陵(今江苏南京)的一处佛教古迹。全诗四句,首句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讲法人数的众多以及态度的虔诚,后三句笔锋一转,描写生公身后的萧条情景。其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结尾“一方明月可中庭”最为人所称道。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生公讲堂》此诗可能作于宝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间,有人把作年具体到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此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贬谪,历尽宦海浮沉,写下《金陵五题》组诗,《生公讲堂》就是其中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当年生公讲法连鬼神也来听,死后一座空堂夜里都不用关门。
讲经的高座冷落得积满灰尘,只见一片月光正映照着庭院中。
注释
(1)生公:晋末宋初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盘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因此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
(2)说法:宣讲宗教教义。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什以说法之暇,乃寻访外道经书。”
(3)身后:死后。《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
(4)扃:上闩,关门。
(5)高坐: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6)寂寥:冷落萧条。
(7)一方: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8)可中庭:可:正,恰恰;当,对着。中庭:院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生查子·药名闺情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生查子·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生查子·寂寞画堂空
寂寞画堂空,深夜垂罗幕。灯暗锦屏欹,月冷珠帘薄。
愁恨梦难成,何处贪欢乐。看看又春来,还是长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