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其七》是组诗的戏剧高潮,展现秋胡归家与采桑女身份重合的震撼瞬间。诗歌通过三重时空叠印构建悲剧张力:首联“高节难久淹”以道德评判开启终章;中段“上堂拜嘉庆”与“入室问何之”形成家庭伦理场景的温馨假象;尾句“惭叹前相持”将陌路调戏与夫妻重逢熔铸为极具冲击力的戏剧场面。颜延之巧妙运用“日暮桑榆”的双关意象——既指黄昏时分,又喻人生晚景,使自然时序与伦理觉醒产生深刻共鸣,在有限的律诗篇幅内完成跌宕起伏的叙事转折。
秋胡行·其七
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复辞。
迟迟前途尽,依依造门基。
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美人望昏至,惭叹前相持。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由于女子节操高尚秋胡难于久停留,走去走来反复申说也徒然。
重新上路缓缓而行终于走完了归家的路程,满怀依恋地来到自己的家门前。
登上北堂首先向父母祝福,然后进入内室询问妻子的去向。
得知妻子采桑日暮才归来,那时夕阳将会落在桑榆之上。
妻子将近黄昏果然回到家,但发现丈夫竟是刚才调戏自己的人又羞惭又悲叹。
注释
(1)高节:高尚的节操。
(2)淹:停留。
(3)朅:离去。
(4)堂:北堂,其母所居之处。
(5)嘉庆:吉祥喜庆。
(6)室:妻子所居之处。
(7)物色:景色,天色。
(8)桑榆:落日的光辉照在桑树和榆树上,指日暮,黄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日诗
萧瑟仲秋风,飚唳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心三首·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秋日行村路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秋江写望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秋日怀九华旧居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秋夕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秋晴独立南亭
昼对南风独闭关,暗期幽鸟去仍还。
如今有待终身贵,未若忘机尽日闲。
心似蒙庄游物外,官惭许掾在人间。
开襟自向清风笑,无限秋光为解颜。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明宰试舟辑,张灯宴华池。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