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作品简介

《淮上与友人别》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创作背景

《淮上与友人别》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翻译注释

翻译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注释

(1)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2)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3)杨花:柳絮。

(4)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5)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6)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7)潇湘:指今湖南一带。

(8)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全文拼音版

huáishàngyǒurénbié
yángjiāngtóuyángliǔchūnyánghuāchóushājiāngrén
shùshēngfēngtíngwǎnjūnxiàngxiāoxiāngxiàngqín

作者介绍

郑谷(851—910),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的诗

相关推荐

淮民谣

〔宋代〕尤袤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

淮右

〔金代〕元好问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余韩偓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

淮阳感怀

〔魏晋〕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