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宫乱后作

〔唐代〕郑谷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作品简介

《渚宫乱后作》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四句叙述作者向乡人打听动乱后家乡情况;后四句是乡人的回答,描绘了作者家乡战乱后的景象。全诗结构清晰完整,以问答之语表达离乱的悲伤,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是年春正月,王仙芝攻荆南,为山南节度使李福所败,焚掠江陵而去,死者十之三四。诗人时居长安,有荆州乡人来,问及乱后情形,因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动乱后乡人来诉说乱离情,残阳里我洒泪把荆楚打听。

白社想必已没有故交老友,江水悠悠依旧环绕着空城。

深秋军旅排排平齐如山树,昔日渔家被占都变成军营。

乱后故居荒废到处是灰烬,黄花紫蔓横七竖八墙上生。

注释

(1)乡人:同乡的人。《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乱离:遭乱流离。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

(3)残阳:夕阳。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诗:“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4)楚荆:荆楚地区,今湖南一带。一作“紫荆”。

(5)白社:在湖北省荆门市南。作者曾隐居于此。《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白社,在荆门州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都官郑谷常居此。”

(6)清江:水色清澄的江。江:指长江。唐王昌龄《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7)空:一作“孤”。

(8)高秋军旅: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军旅: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9)是野营:是:一作“尽”。野营:在野外住宿的营帐。亦指在郊野的营房。唐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诗:“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

(10)牢落:犹寥落。稀疏零落貌;零落荒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熳远迁。” 李善 注:“牢落陆离,群奔走也。牢落,犹辽落也。”

(11)灰烬:谓烧成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12)紫蔓:一作“绿蔓”。

全文拼音版

zhǔgōngluànhòuzuò
xiāngrénláihuàluànqínglèicányángwènchǔjīng
báishèyīnglǎoqīngjiāngjiùràokōngchéng
gāoqiūjūnshānshùjiāshìyíng
láoluòhuījìnhòuhuánghuāmànshàngqiángshēng

作者介绍

郑谷(851—910),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晚唐诗人。光启三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其诗清婉明白,曾因《鹧鸪诗》得名“郑鹧鸪”。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号“芳林十哲”。著有《云台编》。

相关推荐

摸鱼儿·楼桑村汉昭烈庙

〔金代〕元好问

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散乌声喧,寂寞汉家箫鼓。春已暮。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刘郎良苦。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一丘土!

西山好,满意龙盘虎踞。登临感怆千古。当时诸葛成何事,伯仲果谁伊吕?还自语。缘底事、十年来往燕南路?征鞍且驻。就老瓦盆边,田仇共饮,携手醉乡去。

鹊桥仙·七夕

〔宋代〕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谒金门·春雨足

〔唐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夜泊钱塘

〔明代〕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