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感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作品简介

《立春日感怀》是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之年迈,并点出时间和地点;领联发问,诗人问他人,也问自己,这样的立春日何苦还留在战场上而不与亲人团聚呢;颈联作答,诗人之所以留在战场上,是因为那报国的一片丹心;尾联点出自己的心情“孤怀激烈”,但是却无法排遣,诗人心系亲人,无心过节。全诗明白晓畅,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蒙古瓦刺大举入侵明朝,酿成“土木堡之变”。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率领军民击退瓦刺军。此诗作于击退瓦剌入侵后第二年春天,即明正统十五年(1450)春天。立春日引发了奋战在前线的诗人的思亲之情,故而作《立春日感怀》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1)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2)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3)蔟:攒聚的意思。

(4)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

全文拼音版

chūngǎn怀huái
niánniánláibáixīncōngcōngshàngyòuféngchūn
guānshìkōngliúsuìyuèqíngdàirén
cùndānxīnbàoguóliǎnghángqīnglèiwèiqīn
怀huáiliènánxiāoqiǎnmànjīnpánxīn

作者介绍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抗敌,保卫北京,挽救明朝危亡。其诗《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彰显铁骨丹心。后遭诬陷遇害,谥号“忠肃”。诗文质朴刚劲,多抒报国之志,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的诗

相关推荐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唐代〕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代〕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