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
(1)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2)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3)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1)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2)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3)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此诗为组诗的收官之作,通过四组意象的并置对照,将宫怨主题推向高潮。首句"长信秋月"与"昭阳捣衣"形成冷清与热闹的空间对比;后句"白露细草"的荒芜痕迹与"红罗帐"里的缠绵情思构成时间维度上的今昔反差。全诗以"不胜情"作结,留下无尽哀怨,较之前四首更显含蓄深沉。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盛唐宫怨诗的最高艺术成就。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此诗约作于开元后期(730年左右),时唐玄宗专宠杨贵妃,后宫嫔妃多有失意者。诗中"昭阳殿"借指杨贵妃居所,"长信宫"则代指冷宫,通过两宫的对比暗示宫廷的残酷现实。"白露堂中细草迹"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暗示失宠宫妃如同被遗忘的野草,与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异曲同工,共同构成对玄宗后期宫廷生活的深刻写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涂轨,要子同归津。
阆苑神仙平地见,碧海架蓬瀛。洞门相向,倚金铺微明。处处天花撩乱,飘散歌声。装真筵寿,赐与流霞满瑶觥。
红鸾翠节,紫凤银笙。玉女双来近彩云。随步朝夕拜三清。为传王母金箓,祝千岁长生。
风萧萧,雨骚骚。风雨萧骚梧叶飘,潇湘江畔楼。
云迢迢,水遥遥。云水迢遥天尽头,相思心上秋。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