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荆山》是南朝诗人江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八句写途中所见楚地的萧瑟秋景,因诗人心情寂寥,又睹秋景,眼中所见,尽皆萧条;后六句转入抒情,诗人自问自答,写年岁将尽引起的伤感。诗中用了大量的对句,遣词造句清秀自然,音调明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望荆山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
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
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
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李善《文选注》记载,它是江淹将近三十岁时随宋建平王刘景素赴荆州时所作。曹道衡先生也指出:“江淹在景素(刘景素)任荆州刺史前,久已在他幕下,不得称‘奉义(慕义)’,且景素系由湘州赴任,江淹随行,似乎亦不会提到鄂北的桐柏、鲁阳等地名。”
翻译注释
翻译
钦慕正义来到了江汉,才知道楚地关塞险长。
欲入南关得绕到桐柏,西端山岳则伸出鲁阳。
寒郊死寂飞鸟不留影,秋日孤悬清冷的辉光。
凛冽寒风吹弯了重林,云霞变幻寒川水上涨。
已到岁暮君将奈若何?飞迸的泪水染湿衣裳。
琴瑟空置不奏蒙寒露,金杯停饮凛然生寒霜。
一听苦寒行乐曲演奏,再闻艳歌行心更悲伤。
注释
(1)奉义:指诗人奉朝廷之命来到江汉一带。
(2)楚塞:指荆山,古为楚国郢都的北部屏蔽。
(3)南关:指荆山南端的关口。
(4)桐柏:山名,在信阳以西的豫鄂两省之间。
(5)西岳:指荆山西部峰岭。
(6)鲁阳:关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
(7)无留影:没有留下阴影。
(8)挠:屈曲。
(9)肃:萧条。
(10)君:指建平王刘景泰。
(11)玉柱:借代瑟。
(12)掩:蒙上。
(13)尊:酒杯。
(14)苦寒:指乐曲《苦寒行》,为曹操北征高干时所作。
(15)艳歌:楚歌,楚地曲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江淹的诗
相关推荐
望岳三首·其二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江南·春睡起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江怨·送别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望江南·莫攀我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望月有所思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望江南·多少泪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望山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四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