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是南北朝诗人王褒的一首边塞诗。此诗以关山夜月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征战的肃杀氛围。首联“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勾勒出边关秋夜的寂寥;颔联“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巧妙运用月相变化,暗喻战争的起伏;颈联“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进一步渲染边地的苦寒与动荡;尾联“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则借典故表达征人的思归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雄浑,展现了南北朝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关山的月亮多么明亮啊,秋色照着孤城(指江陵)。
月影渐亏如汉阵渐弱,月轮日满如胡兵日盛。
天上的寒光渐渐地转为白色,寒风催月晕。
寄言亭上值守的官吏,我(游客)听到那雄鸡的打鸣,梁代难免败亡的形势已经无法阻止了。
注释
(1)孤城:疑指江陵。
(2)汉阵:指胡、汉交兵时江陵军事形势。
(3)胡兵:代指西魏军事攻势。
(4)晕:月晕。以上两句以自然物象的变化,象征梁之败亡。
(5)亭上吏:边地岗亭的守吏。
(6)游客:作者自指。
(7)鸡鸣:《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用以象徵梁代难免败亡的形势。
全文拼音版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作者介绍
王褒(513—576),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时官至吏部尚书,有文名。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军陷江陵,随元帝出降长安。与庾信等皆以文才博得北朝器重。
王褒的诗
相关推荐
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关山月
城头一片秦时月,每到更深照黑河。
马上万人齐仰首,不知乡思是谁多。
关门柳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关河道中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