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抚军座送客》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送别,没有表现出世俗的儿女歧路之情,而是以写景层层点染离别的悲愁,隐以一“情”字贯串始终。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于王抚军座送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于王抚军座送客》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深秋。这年,庾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注释
(1)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
(2)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
(3)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
(4)百卉:百草。
(5)腓:草木枯萎。
(6)爰:于是。
(7)履霜节:指九月。
(8)饯:设酒食送行。
(9)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10)冒:覆盖。
(11)倏:忽然,疾速。
(12)洲渚:水中陆地。
(13)缅邈:遥远的样子。
(14)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15)瞻夕:傍晚。
(16)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
(17)离言:离别之辞。
(18)聿:语助词。
(19)悬车:黄昏之前。
(20)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21)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
(22)判:判然,分别。
(23)旋驾:回车。
(24)迟迟:缓慢的样子。
(25)回舟:归去之舟。
(26)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
(27)遗:遗落,消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的诗
相关推荐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于阗采花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