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唐代〕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作品简介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可分为两层,围绕“还”字来写。前四句写还山的原因,后四句设想还山后的情景,抒发诗人对舍弟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写得平淡自然,情感表现含蓄真切。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岑参应试及第,授官为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曾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以记其事。在这以前,诗人曾隐居终南山的高冠潭,时于长安与山间往还。这也是当时一些隐居以求官的士人常有的生活方式。《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这首诗即为诗人自长安还终南山隐居之处,告别自己弟弟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昨日山中捎信给我,眼下已到耕种时节。

信中怪我还山太迟,山中放友情深意切。

如今独向潭上饮酒,再无兄弟林下相约。

东溪之上想你之时,只能对着鸽鹤闲卧。

注释

(1)高冠潭:在终南山高冠谷内,为岑参隐居之处。

(2)舍弟:本家弟。舍,对自己卑幼亲届的谦称。

(3)只今:如今。

(4)遥传:从远处传来。

(5)杜陵叟:这里指与军参一同隐居的人。杜陵,在长安东南,秦时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地,故称。

(6)怪:责怪,埋怨。

(7)期:约会。

(8)东溪:指南冠谷中的溪水,代指诗隐居之处。

(9)汝:这里指诗人的弟弟。

(10)鸬鹚:鱼鹰,渔人用以捕鱼的鸟。

全文拼音版

huángāoguāntánkǒuliúbiéshè
zuóshānyǒuxìnzhǐjīngēngzhòngshí
yáochuánlíngsǒuguàihuánshānchí
xiàngtánshàngzhuórénlínxià
dōng谿chùxiánduì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代〕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还自会稽歌

〔唐代〕李贺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还陕述怀

〔唐代〕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春日还郊

〔唐代〕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南还寻草市宅

〔南北朝〕江总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諠。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唐代〕李白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