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庸关

〔清代〕徐兰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作品简介

《出居庸关》是清代边塞诗人徐兰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独特的空间对比手法,展现了征人出关时的复杂心境。前两句直写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后两句通过"马后桃花"与"马前雪"的强烈视觉对比,在壮怀激烈中注入深沉乡愁。全诗仅二十八字,却将边塞诗的雄浑与闺怨诗的婉约完美融合,末句"争得不回头"的反问,更是以含蓄笔法道尽征人恋乡之情,体现了清代边塞诗"豪中见婉"的艺术创新。

创作背景

《出居庸关》此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徐兰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居庸关作为"天下九塞"之一,自古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诗人途经此军事要隘,目睹将士出关场景,有感而作。诗中"桃花"象征关内家园的温暖,"马前雪"预示塞外征战的艰辛,这一精妙意象既源于真实的地理气候特征(关内外温差显著),又暗喻"一关之隔两重天"的人生境遇,反映了清初文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翻译注释

翻译

将军此去必定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升官封爵,这对于士卒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他们急于奔赴边地,无意逗留不前。

而关内温暖美好,关外严寒可怖,士卒们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注释

(1)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2)此:此字原缺,据诗意补出。

(3)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4)出:出字原缺,据《清诗别裁》补。

(5)争得:怎么能。争:同“怎”。

全文拼音版

chūyōngguān
jiāngjūnfēnghóushìxīnkěndòuliú
hòutáohuāqiánxuěchūguānzhēnghuítóu

作者介绍

徐兰(约1660—1730),字芬若,号芝仙,常熟(今属江苏)人。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入京为国子监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为幕僚随清宗室安郡王出塞,至归化城。雍正初,又随年羹尧征青海。雍正八年(1730)逝世。工诗,曾向王士禛学诗,但其诗风与士禛并不相同。他的诗绝大多数是边塞诗,这些诗或描绘塞外风光,或刻画征人情怀。构思、取境、遣词,往往出奇制胜,风格近似李贺。著有《出塞诗》一卷。

徐兰的诗

相关推荐

出塞

〔南北朝〕王褒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出自蓟北门行

〔唐代〕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