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

〔清代〕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作品简介

《临终诗》是清代诗人李鸿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车马劳顿、鞍不离身的形象描绘,展现出诗人终身为国家奔波忙碌的身影;颔联抚今追昔,感叹国家三百年来的坎坷命运;颈联以秋风、宝剑、孤臣泪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悲壮的画面,寓示着自己身为孤臣的无奈与忠贞;尾联提醒人们,国家的危机尚未解除,海外的纷争与动荡依然存在。他呼吁人们不要对此等闲视之,而是要警醒、振作,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情与悲壮的爱国之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苦难的同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

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生艰难哀悼。

秋风肃杀,吹着这残破的宝剑,身为孤臣,泪流满面,落日的余晖照着旌旗和大将坛。

外国侵略我国意图并没有结束,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注释

(1)劳劳:辛劳;忙碌。

(2)旌旗:旗帜的总称。

全文拼音版

línzhōngshī
láoláochēwèiānlínshìfāngzhīnán
sānbǎiniánláishāngguóqiānwàidiàomíncán
qiūfēngbǎojiànchénlèiluòjīngjiàngtán
hǎiwàichénfēnyóuwèizhūjūnzuòděngxiánkàn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世对其评价颇具争议,既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也被斥为“卖国贼”。谥号“文忠”。

相关推荐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明代〕杨慎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五代〕李煜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代〕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临终诗

〔南北朝〕元子攸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宋代〕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宋代〕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