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表示对黄介愁虑繁深的理解,因而邀他出行以消忧;颔联宕开写景,而景中寓情;颈联连用两个人物的典故劝说朋友;尾联的转而写景,是作者难以言尽的劝勉之意。诗中抒发了宦途不遇的哀伤与人生无聊的感慨。此诗违背了格律诗的平仄讲求,却通过打破规矩而创造出一种生新之美。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元丰三年授太和发汴京作。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黄庭坚结束了在北京国子监的教授任职,改官太和知县。在从汴京出发前去江西太和的时候,同宗的好友黄介在汴河岸边摆酒为他送行。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惜别之际,黄庭坚写下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这首诗以赠黄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同宗平日总是心怀百忧,我作长歌劝他才肯出来小游。
黄浊流水并不能污染明月,碧树荫浓为我带来凉秋。
皇初平点石成羊且莫问,黄叔度胸怀千顷醉便休。
谁靠着汴岸的舵楼吹奏玉笛,斗柄转动寒夜挂在屋山头。
注释
(1)吾宗:我的同宗,指黄几复。
(2)端居:平常日子。
(3)丛:集。
(4)黄流:浑浊的流水。
(5)解:懂。
(6)涴:污染。
(7)初平群羊置莫问:《神仙传》记,汉有皇初平,丹溪人,年十五,家使牧羊,在山上遇道士而携至金华石室中。四十余年后,其兄寻至山上,问羊何在,羊皆已化为白石。初平叱之,白石俱起而化为羊群,有数万头。
(8)叔度:东汉黄宪,字叔度,家世贫寒,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
(9)柁楼:即舵楼,掌舵处的船楼。
(10)斗杓:北斗七星成勺形,其柄部三星称杓星,或称斗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汴州乱二首
【其一】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其二】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三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六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