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上元月蚀》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二句描绘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景象,后二句赞美其景象不比寻常,即由于月色不明,故使得宫中灯火反显出辉煌,如此美境就更富朦胧感、梦幻感。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二句写月蚀渐出呈现“初弦”之景,后二句写蚀出复圆。前后八句,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清平乐·上元月蚀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一说作于康熙四年(1665),时年作者十岁。
翻译注释
翻译
月光映彻宫阙,照在长着瑞草的殿阶前,雪白一片。与寻常月夜之景不同,这是一年第一个月圆时节。
忽然,影娥池中倒映出的天空如同初弦新月一样暗淡无光,只能借助庭院里的盏盏莲花似的宫灯增添光辉,七种珍宝缀饰成一轮圆月,月亮轮廓外围的光圈年年都高悬天空。
注释
(1)烘: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乾燥。
(2)雪: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
(3)比拟:比较、对照。
(4)寻常:平常、普通。
(5)清景:清光。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三辰蔽于天,则清景暗于地。”又三国曹植《公宴》:“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6)第一团圆时节:一年当中的第一次月圆。
(7)影娥:即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此池本凿以为玩月,后代指清可鉴月的水池。《三辅黄图·未央宫》:“影娥池,武帝凿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眺蟾台。”
(8)初弦:上弦月,指阴历每月初七八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9)宫莲:莲花瓣的美称,这里指宫灯。
(10)七宝: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唐·段成式《酉阳杂坦·天咫》:“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
(11)合璧:两个半璧合成一圆形,称之为合璧。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赏以双珠,赐以合璧。”
(12)重轮:月亮周围光线经云层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古代以为祥瑞之象。
(13)中天:高空中、当空。《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迺止。”唐·杜甫《后出塞》诗:“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樱桃花底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清平乐·黄金殿里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清平乐·候蛩凄断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清平乐·烟深水阔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清平乐·画屏无睡
画屏无睡,雨点惊风碎。贪话零星兰焰坠,闲了半床红被。
生来柳絮飘零。便教咒也无灵。待问归期还未,已看双睫盈盈。
清平乐·雪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