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日月如梭不缓慢,四时相催不停步。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弱质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满头。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白色标记在头上,当知日暮渐穷途。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家似迎宾之旅店,我如过客将行去。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前行将要去何方?南山陶氏旧坟墓。
注释
(1)逆:迎。
(2)旧宅:祖坟。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日月如梭不缓慢,四时相催不停步。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寒风吹动枯枝条,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弱质时运共减损,黑发早白已满头。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白色标记在头上,当知日暮渐穷途。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家似迎宾之旅店,我如过客将行去。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前行将要去何方?南山陶氏旧坟墓。
(1)逆:迎。
(2)旧宅:祖坟。
《杂诗十二首·其七》是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时已入冬,由草木萧落联想到渐进衰老、死亡。诗中一方面感叹岁月飞逝,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鬓发斑白,步入了“前途渐就窄”的晚年;另一方面又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衰老甚至死亡。此诗继承了以人生为寄于世上的信条,诗人坚信有来必有去,坦然的心态就好像把人生当作一次旅行,对待死亡就如同回家般平静自然。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菭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颠。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飞观百馀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精气,粲然有心理。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