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赴东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送别诗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朋友有所作为,为蛮夷之地造福的思想,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
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听说皇帝的使臣,随着地方官员出使。
用机密的奏章上奏异族事务,明中原的衣冠礼义教化被发文身的蛮夷。
树色分开扬子江的水色,富春江两岸潮声满满。
我知道您是正直仗义的官员,能把朝廷的恩德,带给那些知恩图报的少数民族。
注释
(1)皇华使:皇帝的使臣。《诗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
(2)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盖,朱两幡。”
(3)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左语:异族语言。
(4)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
(5)辨壁吏:此处将李判官比喻为东汉朱晖。
(6)泣珠人: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晋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后用于蛮夷之民受恩施之典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二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送韩都护还边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
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
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
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
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
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
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