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作品简介

《牧童词》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创作背景

唐朝701—800年,文人学习写民间歌谣的风气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学习民间的填词。词和诗,此时在文人眼里区别不大,无非一雅一俗。被收进《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集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就是七言绝句。文人写它的目的,也只不过是“馋善歌者扬之”罢了。李涉的这首《牧童词》小诗,正是在模仿民歌的基础上写成,采用的形式和表现的内容十分协调。

翻译注释

翻译

早晨去放牛,放牛过曲曲折折的江岸。

夜晚去放牛经过几个村庄山谷。

穿蓑衣出树林春雨淅淅沥沥,躺在莎草丛吹起芦笛,吹得江两岸一片葱绿。

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装满弓箭,怕什么猛虎欺凌黄牛犊。

注释

(1)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2)江曲:江湾。

(3)谷:山谷。

(4)荷蓑:披着蓑衣。

(5)芦管:芦苇作的哨子之类玩具。

(6)卧吹:横吹。

(7)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潮湿的地方。

(8)蓬蒿:一种篙子,这里指用蓬篙的茎当箭。

(9)黄犊:小黄牛。

全文拼音版

tóng
zhāoniúniúxiàjiāng
niúniúcūn
suōchūlínchūnguǎnchuīsuōcǎo绿
luànchāpénghāojiànmǎnyāoměnghuáng

作者介绍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唐宪宗时,任太子通事舍人,后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唐文宗时,召为国子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浪游桂林。其诗擅长七绝,语言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存词六首。

李涉的诗

相关推荐

牧牛词

〔明代〕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牧童词

〔唐代〕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牧竖

〔清代〕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牧童词

〔唐代〕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