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示灵澈上人

〔唐代〕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作品简介

《山居示灵澈上人》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七言律诗代表作。此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看茗归"、"削柳枝"等日常细节,展现禅者自在无碍的生活状态。颈联"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直指禅宗心要,阐明真正的修行在于心性觉悟而非形式苦行。尾联"松声草色共忘机"的物我交融之境,生动呈现了"万法皆空"的禅悟体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理趣盎然,体现了皎然"诗禅合一"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山居示灵澈上人》此诗作于皎然隐居湖州杼山时期。灵澈上人是中唐著名诗僧,与皎然亦师亦友。唐代禅宗盛行"平常心是道"的修行理念,皎然此诗正是这种思想的艺术呈现。诗中"春芜"、"柳枝"等山居意象,既写实景又寓禅机;"忘机"的终极境界,则反映了诗僧对"即心即佛"禅理的体证。作为"吴中诗派"代表人物,皎然通过此类作品,开创了唐代僧诗将禅理融入日常的新范式。

翻译注释

翻译

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

(1)芜:丛生的野草。

(2)茗:茶芽。

(3)乍:偶然,忽然。

(4)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5)隳:毁坏、除去。

(6)苦行:指头陀行。

(7)机:此词多义。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全文拼音版

shānshìlíngchèshàngrén
qíngmíngchūshānchūnuǎnxíngchūnkànmíngguī
zhàxuēliǔzhīliáodàizháshíkuīyúnyǐngxuécái
shēnxiánshǐjuéhuīmíngshìxīnlefāngzhīxíngfēi
wàizhōngshuíshìsōngshēngcǎogòng

作者介绍

僧皎然(720—803),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有名的诗僧、茶僧。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 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皎然的诗

相关推荐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宋代〕辛弃疾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山坡羊·朝三暮四

〔元代〕乔吉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山兰赋

〔南北朝〕周弘让

爰有奇特之草,产于空崖之地。仰鸟路而裁通,视行踪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岂众情之服媚。宁纫结之可求,兆延伫之能洎。禀造化之均育,与卉木而齐致。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犹见识于琴台,窃逢知于绮季。

山坡羊·自警

〔元代〕乔吉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