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简介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宏大的时空视角,勾勒出山河壮丽的画卷;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景入理,将眼前之景升华为人生境界的追求。全诗对仗工整,气象恢弘,短短二十字却蕴含无限哲理,充分展现了盛唐诗歌的雄浑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登鹳雀楼》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年),时值盛唐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鹳雀楼位于蒲州(今山西永济),为当时黄河沿岸的名胜。诗人登临此楼,触景生情,借壮阔的自然景象抒发胸中豪情。作品既体现了盛唐文人开阔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反映了唐代诗歌从初唐的精致向盛唐的雄浑转变的艺术特征,成为千古传诵的登高佳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1)白日依山尽: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2)欲:想要。

(3)穷:尽,使达到极点。

(4)千里目:眼界宽阔。

(5)更:再。

全文拼音版

dēngguànquèlóu
báishānjìnhuánghǎiliú
qióngqiāngèngshàngcénglóu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诗雄浑豪迈,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最为脍炙人口,虽仅存诗六首,却篇篇经典。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辞官漫游,与高适、王昌龄等交游唱和。诗风壮阔昂扬,尽显盛唐气象,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相关推荐

长歌行

〔两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律·长征

〔近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代〕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