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宫人庆奴

〔五代〕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年纪渐长,面对烂漫春光都有些羞怯了,旧日同游的芳景处处唤起心头的伤感。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多谢那长长的柳枝好似还认得我,特意垂下如烟的柳穗轻轻拂过我的头。

注释

(1)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

(2)羞:羞愧。

(3)到处:随处,各处。

(4)芳魂:指美人的魂魄。

(5)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6)多谢:一作“多见”,《全唐诗》《西溪丛语》《墨庄漫录》等本均作“多谢”。

(7)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

(8)似:好像。

(9)强:勉强,强迫。

(10)烟穗:形容柳树枝叶下垂为雾气笼罩的样子。穗,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

赐宫人庆奴拼音版

gōngrénqìng
fēngqíngjiànlǎojiànchūnxiūdàochùfānghúngǎnjiùyóu
duōxièchángtiáoxiāngshíqiǎngchuíyānsuìréntóu

作品简介

《赐宫人庆奴》是南唐朝诗人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出自《南唐二主词》,是南唐被宋灭后,李煜为常常安慰关怀自己的宫中故人庆奴所写。

创作背景

《赐宫人庆奴》此词调名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词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明顾起云《客座赘语》中亦云:“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赐以词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书于黄罗扇上,流落人间,盖柳枝词也。”其他如《西溪丛话》、《六砚斋三笔》等本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这首词是李煜代宫女庆奴书、书后赐与庆奴的,所以词中的主人公是宫女。

作者介绍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末代君主,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尤以词成就最高。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亡国后作品如《虞美人》《浪淘沙》等,抒写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哀婉凄绝,开拓了词的境界。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毒杀。其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帝”,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煜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蝶恋花·手剔银灯惊炷短

〔近代〕王国维

手剔银灯惊炷短,拥髻无言,脉脉生清怨。此恨今宵争得浅,思量旧日恩情遍。

月影移帘风过院,待到归来,传尽中宫箭。故拥绣衾遮素面,赚他醉里频频唤。

别严士元

〔唐代〕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留赠山中隐士

〔南北朝〕周弘让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流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公子重耳对秦客

〔先秦〕佚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拂霓裳·乐秋天

〔宋代〕晏殊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惜清欢。又何妨、沈醉玉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