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梅花得“梅”字》此诗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为曹雪芹借李纹之口所作。全诗以"梅"字为韵,打破"红梅俗艳"的成见:首联直言弃白咏红的叛逆;颔联以"血痕""成灰"赋予红梅悲壮感;颈联用仙道意象升华其品格;尾联讽刺世俗偏见。诗中"冻脸有痕"的凄美、"酸心成灰"的决绝,暗喻红楼女儿们"千红一哭"的命运,体现了曹雪芹"为闺阁昭传"的创作主旨。
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在《红楼梦》芦雪庵联诗场景中,此诗与邢岫烟、薛宝琴的咏梅诗形成对比。曹雪芹通过李纹(李纨堂妹)之笔,为"艳而不俗"的红梅正名,呼应书中对"正邪两赋"人物的赞美。"误吞丹药"的离经叛道,恰似黛玉、晴雯等"非正统"女儿的精神写照,而"蜂蝶疑猜"则影射世俗对特立独行者的非议。
翻译注释
翻译
懒得吟咏素雅的白梅,偏要赞美娇艳的红梅,它绽放鲜红的花朵,率先迎接迷醉的目光。
寒风中红梅如冻红的脸庞带着血痕,梅子虽酸涩却无怨恨,即使成灰也甘心。
仿佛是误吞仙丹换了真骨,又似偷偷离开瑶池脱去旧胎。
大江南北春光灿烂时,且告诉蜂蝶们不必胡乱猜疑。
注释
(1)逞艳先迎醉眼开:写红梅以艳色夺人眼目,"醉眼"暗喻观者被其美震撼。
(2)冻脸有痕:以美人冻红的脸喻红梅色泽,暗示其历经风霜。
(3)酸心无恨亦成灰:双关梅子酸心与人心酸楚,化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误吞丹药:用嫦娥吞丹飞升典,喻红梅得仙气而蜕变。
(5)寄言蜂蝶:劝诫轻浮的蜂蝶(喻世俗)莫妄加评议。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萤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河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咏贫士七首·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
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咏孤石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